关于我们的坚持

近年来由于活跃于校友会的活动,因此在见到校友或非独中生时,我都不自觉地谈起独中、母语教育等话题,然而纵使感情上是坚定不移,但是言辞上往往觉得言不及义,无法完全表达清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独中的困境、母语教育的意义。。。。

我今天在google搜寻“母语教育”时,在一位独中校长的部落客中找到一篇文章,附录其中数段在此与大家分享,也许大家也更能够对自己心中的情意结找到更稳固的定位。

关于独中,他说:“独中教育是一支特殊的教育系统,它和国民教育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听过一位人士这样的疑问:”教育不是政府的事情吗?为什么还要华社去操心?”但是,在我们独中的教育圈子里,我们确实要操心这件事。

独中是上个世纪出现的历史产物,我们国家政府曾经在1961颁布了一项名为《1961年教育法令》,其中有一项措施是要当年的华文中学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  而那些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或是改制之后,董事基于华文中学不能灭亡的理由,又复办独立班,后来这两种学校就发展成为今天的华文独中。

独中在办学上完全被政府排除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之外,因此独中必须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生存,因此,我们必须自行筹措办学经费,自行招生,没有钱,没有学生,就必须自己想办法。

我们当然很希望政府给我们固定的拨款来帮助办学,因此在现有的情况中,我们还是处在逆境中谋求生存,也因为经常处在逆境之中,我们更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教育机会。  因此,我常认为华文教育的存在,就在于我们广大华社群众的坚持。

我们基于这么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一所具有广泛意义的华文独中,不仅要让我们的同学接受正规及有系统的华文中学教育,我们也在进行一项持久的社会运动。  我们通过筹款、通过举办各项活动,包括家长交融日活动,以及各种各样招生宣教活动,来唤醒大众重视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二、从这项社会运动,显示了高度的民权意义,作为马来西亚的公民,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权利使用自己的母语来延续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也是我们的国家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因此,坚持发展独中,就是要宣扬我们的民族权利。

然后,从争取民权的运动中,独中教育也是一项文化运动,我们通过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  有什么力量可以让一个民族继续生存下去?有什么力量可以让一个民族继续挺立下去,就是靠这个民族的文化。  文化的内涵从哪里来?就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学习到我们自古以来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如果问世界上什么社会运动最具有普遍意义?什么社会运动能够一代传一代维持下去,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华文教育,而独中就是整个华文教育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核心的一环。  失去了独中,华小的存在就失去了存在和合理性,失去了独中,华社汲汲于发展的华文高等教育就没有了基础。”

我曾接触到不少已经为人父母的校友,纵然他们毕业自独中,但是当替自己的孩子考虑升学问题时,经常还是会挣扎在念华校,国中,或是国际学校之间。  撇开经济考量,很多父母会担心自己孩子念书念得辛不辛苦,多过于文化的传承。  这让我回想到数十年前的父母,不管生计如何艰难,都要将孩子送往独中,接受华文教育。  当年那几代的父母对民族文化,对母语教育是否有更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更透彻深厚的认知呢?

他一篇曾发表在光华日报的文章中,对于母语教育是这样诠释的:“什么是母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小孩子呱呱落地之后,在母亲的怀抱中,他学会使用的第一个语言。 在我们的华人社会中,除了方言之外,普遍上是以华语作为孩子的母语。 当然,在城市地区,也有华裔家长习惯用英语来和孩子沟通,英语也因而变成孩子的母语。

然而,我们华社把华语当作母语,并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诠释,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诠释母语教育,并不能涵盖母语教育的意义,也无法符合华社捍卫母语教育的发展权益,进而向当局进行长期抗争的意义。 对于广大的华教人士来说,我们所谓的母语,是从民族认同的角度来诠释,因为处在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民族尊严都必须用自己的语文来衬托。 像这样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热爱华文教育的马来西亚华裔公民,都能明白,这也就是我国华文教育得以传承的心理因素。”

文中章节摘录自http://ongchboon.blogspot.com

面子书评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