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生?

多年前读过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的一篇文章“念你们的名字”,是她任教于台湾阳明医学院时,写给民国64年医学院120位新生的一篇文章。  我觉得每一位医学院都应该有这样一位教授,能够给予所有未来医生灌输所谓医生应有的人文价值和良知。  至少,每一位医学院学生,或医生都应该要读这篇文章。  以下摘录了几个重要的段落:

『有一天,“医生” 会成为你们的第二个名字,但是,孩子们,什么是医生呢?  一件比常人更白的衣服?  一笔比平民更饱涨的月入? 一个响亮荣耀的名字? 孩子们,在你们不必讳言的快乐里,抬眼望望你们未来的路吧!

什么是医生呢? 孩子们,当一个生命在温湿柔韧的子宫中悄然成形时,你,是第一个宣布这神圣事实的人。  当那蛮横的小东西在尝试转动时,你是第一个窥得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心跳的人。  当他陡(dou)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

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的权利给了婴孩。  是你,幸苦地拉动一个初生儿的船绛(jiang),让他开始自己的初航。  当小孩半夜发烧的时候,你是那些母亲理直气壮打电话的对象。  一个外科医生常像周公旦一样,是一个在简单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入急救室的人。

有的时候,也许你只为病人搽一点红汞(gong)水,开几颗阿司匹林,但也有时候,你必须为病人切开肌肤,拉开筋骨,拨开肺叶,将手术刀伸入一颗深藏在胸腔中的鲜红的心脏。  你甚至有的时候必须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个稚嫩无辜的孩童而束手无策的裂心之痛!

一个出名的学者来见你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脾气暴烈的牙痛病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见你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气结的哮喘病人。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来见你的时候,也许什么都不是,他只剩下一口气,拖着一个中风后的,瘫痪的身体。  挂号室里美丽的女明星,或者只是一个长期失眠的、神经衰弱的、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 你陪同病人经过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你倾听垂死者最后的一声呼吸、探查他最后一槌心跳。  你开列出生证明书、你在死亡证书上签字,你的脸写在婴儿初闪的瞳仁中,也写在垂死者最后的凝望里。  你陪同人类走过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啊! 一个真正的医生怎能不是一个圣者?

事实上,作为一个医生的过程正是一个苦行僧的过程,你需要学多少东西才能免于自己的无知,你要保持怎样的荣誉心才能免于自己的无行,你要几度犹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开第一具尸体,你要怎样自省,才能在千万个病人之后免于职业性的冷静和无情。  在成为一个医者之前,第一个需要被医治的,应该是我们自己。  在一切给予之前,让我们先成为一个“拥有”的人。

孩子们,我愿意把那则古老的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再说一遍。。。。神话是无稽的,但令人动容的是一个行医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种人饥己饥,人溺已溺,人病已病的同情。  身为一个现代的医生,当然不必一天中毒70余次,但贴近别人的忧伤,以一个单纯的“人”的身份,恻然地探看另一个身罹(li) 疾病的“人”仍是可贵的。

。。。。。

孩子们,这世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当你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而穷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古老医术中不可缺乏的是“探脉”,我深信那样简单的动作里蕴藏着一些神秘的象征意义,你们能否想像一个医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触另一个人的脉搏的神圣画面?

因此,孩子们,让我们怵(chu)然自惕(ti),让我们清醒地推开人加给我们的金冠,而选择长程的劳瘁(cui)。  。。。。真正伟大的双目并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它低俯下来查看一个卑微的贫民的病容。  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 天职。

。。。

其实,不管我们研究什么,可贵的仍是那一点点对人的诚意。  我们可以用赞叹的手臂拥抱一千条银河,但当那灿烂的光流贴近我们的前胸,其中最动人的音乐仍是一分钟七十二响的雄浑坚实如祭鼓的人类的心跳!  孩子们,尽管人类制造了许多邪恶,人体还是天真的、可尊敬的奥秘的神蹟。  生命是壮丽的、强悍的,一个医生不是生命的创造者,他只是协助生命神蹟保持其本然次序的人。  孩子们,请记住你们每一天所遇见的不只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们,这是怎样的权利!!

或者读过了上述摘录之后,会有很多理性的声音说:“那样的医生大概真是万里挑一吧?”  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许真的不容易遇到这样感性、有医德的医生,然而我们不也应该去相信,即使是凤毛麟角,这些怀着仁心仁术的医生还不至于是神话。

芙蓉中华(雪隆)校友会回校交流会圆满成功

芙蓉中华中学(雪隆)校友会第41届理事会于本月22日顺利改选后,全体理事在会长沈剑国的带领下于4月18日回到母校,与新一届董事、新任校长蔡亲炀、校方代表、家长会代表、以及芙蓉中华校友会代表进行交流。

在芙蓉中华中学董事长张贤炳的欢迎词中,代表全体董事及校方欢迎雪隆校友会,并向大家报告了新一届董事的一系列计划,包括已经完成的宿舍装修、增加精智班的教学设备、给予教职员们的津贴,以及呼吁大家在今年校庆回校参加7月11日的庆典,和7月26日与星洲日报配合举办的义卖会,以及年尾筹措重建三思亭整排教室,成为4层楼校舍的建筑基金等计划。

在交流会中,本会会长沈剑国为大家介绍雪隆校友会的新阵容、以及未来致力凝聚校友力量,支援母校建设发展的意愿。 为了让在籍同学在毕业以前就对校友会有所认识,沈剑国也向校方要求一个校友会专属布告栏,以便两地校友会能直接向同学们介绍会中近况、活动和计划。

雪隆校友会内部6个小组在会中报告的工作重点, 包括:

合唱团- 周扬平介绍合唱团的缘起、34年一路走来的足迹、合唱团面对的困境和展望。 同时,周扬平也希望能在母校加强同学们对校友会合唱团的认识,让有兴趣的同学在毕业以后也能加入合唱团的行列,成为接棒的新动力。 他也呼吁同学们应抱着学习与观摩的态度多多参加校外的歌唱比赛,以提高本身的歌唱素质。

法律及财务组 – 胡秉正报告该组的工作重点为处理及研究所有校友会面对的法律及财务问题。

咨询组- 廖君凌介绍本会官方网站http://chhs.alumni.com.my/kl/ 以外,今年刚架构的新网站http://serembanchunghua.com,主要功能为校友们联谊、分享咨讯、汇聚力量的平台。 在该网站中,拥有论坛、聊天室、照片页面,芙中生部落格的链结、母校官方网站和雪隆校友会官方网站的链结等。

福利组- 该组的宗旨是参与母校福利计划,和尽社会福利义务为主。 第一项与母校配合的计划是“成人成才”认养计划。 校友会于今年年初在辅导处的建议下,展开了一连3次的家访,并与4月份确定了第一位认养学生,钟嘉盈同学。福利组祈望能够凝聚更多愿意为母校和清寒学生出一份绵力的校友,让大家共同参与这项深具意义的计划。 此外,当任何天灾人祸发生之际,福利组也将负责与相关单位联系,并研究配合的方案。

商务组- 在时代更替之下校友们的需求已经逐渐改变,廖君凌在会中介绍由商务组负责设立《校友商务联谊网络》,简称《商联网》,希望藉此能够因应现代的需求,从商场和职场等现实层面为校友带来人脉和商机,同时进一步巩固校友之间的联系以发挥互助互爱的精神。 参加的校友将有机会通过一个持续性的聚会,在一个可靠、专业和诚信的商联平台来来达成生意引荐或经验分享。

活动组- 欧阳秀梅报告活动组草拟的2009年度全年活动计划。 其中包括为母校在籍学生策划的讲座会,为校友们策划的郊外美食游、亲子系列讲座、和嘉年华会,和让大家共商善举的捐血运动和到老人院的关怀服务等。

母校近年来的学生人数、学术表现、软体设备的改进和精智班的介绍,在蔡亲炀校长的叙述中让我们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和深入的了解。 校长向我们表达了对于在任师资的重视,并鼓励老师继续进修,以提高教学素质和技巧等。同时,校方也欢迎校友们随时关心母校的发展,重新加强与母校的连结。

在会中,雪隆校友会移交了10份赞助人表格给董事部,以及RM5000作为筹建新校舍,抛砖引玉的第一笔捐款;同时也把资助成人成材认养计划第一位同学,钟嘉盈,本年度学杂费和零用津贴RM3000,移交给校方。 在会后,校方也带大家参观了精智班上课的实况,以及重新装修并增设新家具的宿舍。

雪隆校友会、董事部和校方都在交流会中表达了在未来加强互动,相互支援配合的意愿。 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母校的发展和建设尽一己之力。

校友们可通过http://serembanchunghua.com, ,电邮:[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或致电义务秘书欧阳秀梅,h/p: 012-2173897,以参与芙蓉中华(雪隆)校友会的活动。 我们热切欢迎你的咨询和参与!

十四樓

「素描本」28
見報日:24/4/2009 中國報

@ 婉君

很久沒有去十四樓吃飯了。
離開了學校就好像一併把我的青蔥歲月也帶離了我的生活,當初並不覺得一座殘舊的組屋會在我日後的回憶裡扮演一個甚麼樣的角色,偏偏卻在離開了學校的十三年後,突然被幾個朋友喚起那段和「吃」有關的記憶。

最近在網路上與許多芙中生交換當年在母校求學的往事,我們當中隔了好幾屆,年齡的差距很大,大家在不同的階段對學校的外貌和師資的回憶各有不同,不過只有一個地方在彼此的記憶裡,從來不會因為物換星移而有所差異。

也許對一個寂寞的少年而言,校園裡的每個角落都藏著一樁樁的青春事跡,當然也包括了十四樓底層那幾間食肆和雜貨店。

每個放學後的下午,我的午餐幾乎在十四樓樓下的食檔解決。那座陳舊又流傳著許多靈異故事的組屋,多年之後留在我印象中的都是零星的食物滋味,以及懷春少女互訴心事的聚合地點。

在同學的口耳相傳中,我所認識的十四樓都是和死亡以及靈異事件有關。以前的芙蓉人一講起十四樓,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死的好去處。曾經有人戲言芙蓉只有一座最高的樓宇,想到自殺或者跳樓就只會想到十四樓。

在零碎的記憶裡,我唯一想念的是那家用豬肉碎配搭而成的椰漿飯。那幾乎是我每天放學後的午餐──叫一份雙雞蛋配著老板獨創的豬肉碎椰漿飯,然後一桌子人一邊談天一邊吃飯,如果當天不必上課,我們就會坐在店外悠哉閒哉的度過一個午後,至到老板搬動桌椅準備收檔才甘願回家。

十多年前的芙蓉沒有太多令人留連忘返的好去處,在山崗上求學的芙中生更是寂寞,那時候的十四樓對我們而言,猶如小小的生活商場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