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中董家教成员赴华拜会99高龄校长

摘录自芙蓉中华中学网站 http://www.chunghuaseremban.edu.my

2009年8月30日国庆前夕,芙中董家教成员一行人,由张贤炳董事长带领之下远赴中国汕尾,海丰,澎湃中学教职员村拜会高龄99岁,充满着传奇性的芙蓉中华中学前老校长–王会尧校长(1941年至1949年担任校长)。王老校长虽然已经高龄届99岁,但是,精神、谈话及思考都非常好,老人家显得特别的兴奋当见到芙中一行人的出现(这已经是芙中董家教成员连续第二年赴华拜会王老校长)。老人家对当年在马来亚,尤其是掌管芙蓉中华中学的一切事情与人物都记忆犹新。王会尧老校长一生唯教育为重,刚毅职守,为我后辈应循之。。。

以下部分内容转载自:2009年第3期炎黄世界/作者:黄沧海

极限雕风骨,师心蔚彤霞
–记卓越的归侨教师王会尧先生

九十九岁的王会尧老先生,是一位传奇式的归侨教师,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为他的经历啧啧称奇。我和老先生相识已久,好几次想写他,都因为事务太忙未能如愿,近日我与《汕尾日报》记者梁水良专程前往海丰县澎湃中学教师村拜访了他。这位寿星园丁精神依然矍铄,身板也还硬朗,不让人扶,独自带我们上楼。只是耳听稍背,说话时提高了分贝,中气仍然很足。他笑称,前年动了一次手术后记忆力变差了,春节前,他六十年前当过校长的马来西亚芙蓉中华中学,十几位教师受董事长的委托专程前来慰问他,虽然时过不久,但他们的名字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了。

在马来西亚的传奇岁月

老人轻轻抚摸着桌上题名为《情牵芙中》的两部巨型的纪念册,脸上漾起了温暖的笑容,对我们说:”这是千里之外的异国学生们送给我最好的礼物。”我们恭敬地接过它,一页一页地翻看。上千名异国华文学校的师生们用中国文字、中国句式,在美丽的七彩纸上写下的心语,然后剪成红心状、彩蝶状、飞鸟状、风筝状贴布而成的篇幅。话语简短,却句句表达着真挚之情、感激之意、崇仰之心。比如”情牵芙中,桃李感怀师恩重!”;”敬祝会尧老师生活幸福、心情愉快、健康长寿!”;”永远怀念培育桃李的前辈,王老师的人格精神陪伴一代代学子成长……”。堪称异国华文学子的集体创作。我眼眶里噙着泪水,一边诵读一边联想:六十年,一个甲子,马来西亚芙蓉中华中学历经了多少世事沧桑,有多少位老师来了又去,可他们大多在时光的淘洗中消失得无踪无影,而王会尧老师却成为异国校史上抹不去的深刻记忆,沉淀并结晶为芙蓉中华中学的精神瑰宝,吸引着异国一代又一代年青人对华文的向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真正能成就事业的人,是那些看准一个目标,能从头到底切切实实把事情干好的人们。”王会尧老先生以百岁的实践,实现着奉献教育的信念,教育就是他矢志不移的人生信仰。

王会尧先生,1911年出生于广东潮州市,父亲依靠卖晒谷子的席垫为生。幼时聪慧好学,家贫供不起学费,靠着众多亲友的资助才上完了小学、初中。18岁考入中山大学预科后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学习,20岁考上中山大学数学天文学系,但只读了一年便因无法支付学费而无奈辍学。经同学介绍到广东饶平一中任教一年,本想积点学费继续完成学业,但饶平薪酬菲薄仅够糊口。当时正值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华人积极创办华文学校,经饶平一中校长的介绍,1933年底,毅然远赴泰国,先后在泰国曼谷中华中学、曼谷新民中学任教师、教务主任,1936年7月辗转来到马来西亚先后担任马来西亚芙蓉中华中学的教务主任、马来西亚森美兰州马口启文中学校长,随后又被请回芙蓉中华中学任校长,直至1942年日本沦陷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的峥嵘岁月,老先生不仅以教书办学有方,热爱学生而驰名当地,深得当地华人爱戴,而且积极宣传民族独立,反对英国推行殖民主义的政策而团结启发了众多的本土人士。从日本占领马来西亚的那一天起,王老先生便愤然抵制日本的奴化教育,坚决辞去校长之职。离开学校后,他和妻子一起开了一间小小的豆浆铺,借以维持生计,积极参加马来西亚的地下抗日斗争。他贴标语、写传单,不断揭露日本侵略的罪行。这些正义的行动激恼了日寇,1943年10月他被日寇逮捕,在暗无天日的牢狱里被关押折磨了689天。但他始终坚持不为日寇做事的态度,表达了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的凛然大义。直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他才昂然出狱。

狱后为恢复教育的尊严不懈地尽心尽力。半年之后他又在众望所归的热烈呼唤中,被芙蓉中华中学请回去当校长一直到1949年1月,被英殖民地政府逼离境。他告别了含泪相送的师生,恋恋不舍地与芙蓉中学默默挥手。

陶行之先生说:”赤条条地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正是王老师毕生的写照吗?

寿星班主任的人生启示

王老师先后37次获得全中国、省、市、县的先进党员、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归侨模范教师、全中国先进离休老干部等多项荣誉,然而他最在意的,却是学生们称呼他为”寿星班主任”。这位在异国和祖国都一齐受到教育界学子们崇仰的人瑞,展现着毕生守望教育的美丽,导引生命成长的执着,他的存在,是一面历史的巨镜,照出了需要我们认真借鉴、继承和思索的许许多多珍贵的精神资源。

面子书评论:

Leave a Reply